到成都,怎么能去宽窄巷子吃还是得在这儿吃
2025/3/18 来源:不详这次来成都时间不长,主要任务是面见我的论文导师。身为吃货,当然还有个隐藏任务,那就是吃。来成都前一天,我把论文开题报告打印了一份,扔进包里,然后开始搜索,哪些成都馆子值得一吃。我很喜欢吃川菜,对火锅或者串串不太感冒,但传统川菜是舌尖最爱。到了成都,我感觉就像老鼠进了米缸,当然是放满辣椒和花椒的米缸。成都大慈寺,背后是成都IFS国金中心成都是一个现代与传统相融的城市,既留有浓郁的历史气息,又于古朴之中,萌生出年轻活力。比如这个成都麦当劳就很有代表性。当时路过这家麦当劳,听到里面的广播,说的居然是成都话。不知其他地方有没有,至少无锡的麦当劳广告没用无锡话说。成都食文化古老而精深。以成都菜为代表的蓉派川菜,做工精致细腻,历史上是四川总督的官家菜。成都小吃更是风靡全国乃至全球。看来成都,真称得上各地美食爱好者的舌尖圣地了。那身为一个吃货,去成都,肯定得挑最成都的餐厅吃啦,比如说,成都的苍蝇馆子们。明婷饭店椒麻舌头椒麻舌头不是明婷饭店的招牌菜,但绝对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舌头。我在去成都的路上,翻看美食杂志《福桃》。其中一篇文章的作者是个美国主厨。他的成都好友,领他去了一家当地“环境糟糕但又异常好吃”的馆子,店名叫“明婷饭店”。我两眼一亮,好,中午就去这儿吃吧!上大众点评搜了下,没想到这个明婷饭店,竟还是成都最知名的一家苍蝇馆子。跟着导航没多久就到了。明婷饭店的店面呈狭长形,门外放了十来张露天桌位。室内别有洞天,似乎是由几个铺位打通贯穿而成。水泥地面坑洼不平,脚感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无锡二院。环顾饭店室内,有一种90年代的怀旧感,墙上挂着许多合影,还有两面锦旗。服务员大妈们身着统一的红色员工服,从上菜窗口,穿梭到顾客的桌前。除了椒麻舌头,我还点了一个店里的成名菜“荷叶腊肉”。只可惜,我吃不惯四川风味的腊肉,后上的椒麻舌头,倒是让我大呼过瘾。椒麻舌头,跟米饭是绝配椒麻舌头的盆子特别大,端上来时,散发着浓郁的花椒香。舌头是牛舌,除此之外,盆底还装了尖笋、红辣椒、青椒、少许莴苣,外加大串的青花椒。舌头爽脆无比(因为是牛舌),椒香入味,堪称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舌头。就着米饭,我一个人把一大盆舌头吃个精光。不多一会儿,店里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成都腔的叫菜声和高谈阔论声。我觉得成都话分两种,能听懂一点的和完全听不懂的。后者多见于老年纪成都人。两种声音混杂在一起,成了辛麻口感的调味剂。这时我想起在无锡时,经常跟朋友们讨论的一个话题,说为什么在无锡吃川菜,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现在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少了方言的味道啊。钢管厂五区小郡肝串串香(春熙路店)特色郡肝我不太吃串串。在我眼里,串串什么的,不都是火锅嘛。干嘛分这么细?串串的来历,据说最早一些下岗职工,在成都市区摆摊,把豆干、兔腰穿在竹签上,放卤锅里烫熟,蘸上麻辣调料,价廉味美,食客络绎不绝。从此成了独特的成都串串文化。钢管厂五区的春熙路店我去的这家名字奇特的饭店,是成都发源的网红串串店。在无锡也开了几家分店。自从钢管厂串串火了以后,很多串串店名字,都改成了这种“XXX小郡肝串串香”的制式。成都不少接地气的店,服务是硬伤,外地人头一回去,若是跟服务员较真,肯定被气死;但若是跟着本地人习惯了,方能享受到成都小吃的魔力。服务员麻利地打开炉子,食指一指,示意我串串都在那边自取。油碟里是我拿的泡椒牛肉和郡肝串串的锅底和蘸料,跟成都火锅类似。我谨遵前辈教导:成都吃火锅,一定要点红锅。麻油装在店里自产的袋子里。麻油倒入碗中,再去自选区加上蚝油、蒜末、和一点点葱,用筷子尖蘸上一点尝尝,嗯,味道正好。普通郡肝和鸽子郡肝郡肝是店里特色。其他菌菇豆腐之类,感觉吃着都差不多,等吃到郡肝,不得了,仿佛味觉开关被打开了一样,端起盆子起身去自选区,又抓了一大把郡肝回来。郡肝是方言,就是我们常吃的鸡胗鸭胗。店里一共两种郡肝,除了特色郡肝,还有一种鸽子郡肝。据说只有鸽子郡肝,才算正宗的“小郡肝”。说实话,两种郡肝放在一起,无论外形还是口味,我都完全区分不出来。无所谓,只管好吃就行。刚开始,我还有些放不开手脚,不过几轮下去,已是肆无忌惮。除了不会成都话,我幻想我已跟成都人无异了。我不爱吃串串,也一直不解串串为何如此受欢迎。但经此一役,我想我悟到了点串串的狡猾:郡肝很小,穿在竹签上一口就没了,一签又不贵,才几毛钱,很容易就会多拿,吃完结账时才吓一跳,不知不觉竟吃了这么多!串串的魔力就在这儿。叁无粉蒸(猛追湾总店)粉蒸肥肠在成都的最后一顿,稍微换换口味,去了这家顶着“三无”名头,挤进成都“传说中的苍蝇馆子”第一位的名店。何谓三无?无品牌,无环境,无服务。不过在成都,偏就这样的店有市场。这块的地名很有意思,叫“猛追湾”。据说是以前这儿的农民,家养的母猪比较多,当地人就管这儿叫“母猪湾”,时间长了,谐音就叫猛追湾了。我就一个人,所以就点了两样菜:粉蒸肥肠和樱桃肉。店里最有名的,是粉蒸牛肉,肥肠估计是新菜,刚好这几天牛肉吃多了,想换换口味,就点了肥肠。先付钱,然后拿着小票去门口领肥肠。门口桌上摞着一排迷你蒸笼,围裙老爷爷接过我的小票,用粘满橘红色米粉的拇指一划,接着拿起一个小盘子,舀上一勺粉蒸。一旁的阿姨则麻利地取下一只蒸笼,把里头的肥肠,倒扣在盘心。我刚要接,左边的阿公示意且慢!伸手抓了一撮葱末,洒在上面。粉蒸果然好吃,搭配肥肠也很合适。肥肠口感相比无锡这里的大肠软得多,但不酥烂,保持了大肠的韧性,混合粉蒸糯糯的咸香,口味正好。樱桃肉就是切成丁条状的红烧肉,口味和无锡的红烧肉几乎一样。只是樱桃肉肉质选得好,肥而不腻。这道菜,还有粉蒸系列,要是无锡人去吃,一定会喜欢。路上骑车时所拍,不知是不是传说中的挑在成都停留三天,便要回无锡了。老鼠离开米缸,多少有些不舍得。返程路上的飞机餐我只吃了几口,就匆匆拿出笔记本开始码字。怎么感觉正事没记得多少,光记得怎么吃了?听闻有朋友去成都,在宽窄巷子吃饭,心里一阵惋惜——好不容易来一趟成都,怎么能去那种全国雷同的商业街上吃呢!还是得去这些个地方苍蝇馆子呀——在被厨房传出的花椒味呛到流涕的环境里,在被邻桌高声的成都话淹没的环境里吃川菜,才是正确的成都饮食方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