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痛风忌口只能吃水煮菜收藏这份痛风日

2025/1/13 来源:不详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nb.ifeng.com/a/20180426/6532940_0.shtml

①、西葫芦炒瘦肉沫

西葫芦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和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等功能;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可帮助痛风患者排出体内的尿酸;且热量、糖分较低,特别适合痛风人群食用。

舍局中医建议:痛风急性发作时建议只吃清炒西葫芦。痛风发作结束后可适当添加肉沫烹饪,廋肉最好提前用水焯一下,洗掉肉里的嘌呤。

②、黄瓜鸡蛋炒木耳

黄瓜炒鸡蛋不含嘌呤,黄瓜是一种含碱性的食材,而且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水分,多吃有助排除多出的尿液(尿酸随尿液排出)。

舍局中医建议:本菜品适合所有痛风期,但是菜品不可放入过多的酱料,调味以清淡为主最佳。

③、酱爆圆白菜

圆白菜嘌呤含量低,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且含有某种“溃疡愈合因子”,能加速创面愈合,是胃溃疡患者的食疗佳品;还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预防便秘、调节血糖血脂的作用。

舍局建议:本菜品适合所有痛风期,但是菜品不可放入过多的酱料,调味以清淡为主最佳。

④、素焖白萝卜

白萝卜属于碱性食物,热量及嘌呤含量低,非常适合痛风者食用;白萝卜所含的锌、钙元素都具有稳定血糖、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对痛风合并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有辅助食疗作用。

舍局中医建议:本菜品适合所有痛风期,但是菜品不可放入过多的酱料,调味以清淡为主最佳。

⑤、清炒芥兰山药

芥蓝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风的作用,含有丰富的硫代葡萄糖苷,是强有力的抗癌成分,经常食用有助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心脏病。

舍局中医建议:本菜品适合所有痛风期,但是菜品不可放入过多的酱料,调味以清淡为主最佳。

⑥、呛生菜

生菜富含膳食纤维、水分,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尿酸排泄;生菜所含的莴苣素,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对痛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控制病情非常有益。

舍局中医建议:本菜品适合所有痛风期,但是菜品不可放入过多的酱料,调味以清淡为主最佳。

⑦、土豆烧鸡块

土豆属于低嘌呤碱性食物,有解毒、消炎、调理消化不良等功效,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对痛风并发胃病或心脏病患者来说,有辅助食疗作用。

舍局中医建议:鸡肉最好去皮再烹饪。本菜品不适合痛风急性发作期食用。痛风间歇期及慢性病期可适当食用。

⑧、洋葱炒牛肉

牛肉中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洋葱也含有非常高的膳食纤维和前列腺素A以及硫化物,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非常适合痛风间歇期的患者食用。

舍局中医建议:本菜品不适合痛风急性发作期食用。痛风间歇期及慢性病期可适当食用。肠胃功能较弱的患者建议放入少量洋葱,以免引起肠胃疾病。

⑨、青椒炒瘦肉

青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增强体力,对皮肤有好处,还能改善怕冷、冻伤、血管性头痛等症状。其中富含维生素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

吃青椒虽能增进食欲,但肠胃功能不佳尤其是胃溃疡者食用青椒,会使胃肠黏膜产生炎症,应忌食青椒。

舍局中医建议:本菜品不适合痛风急性发作期食用。痛风间歇期及慢性病期可适当食用。(特别强调肉类不可以选择肥肉或者内脏,只可挑选瘦肉食用。)

⑩、肉沫蒸蛋

鸡蛋及猪肉均有良好的养血生精、长肌壮体、补益脏腑之效,尤其是维生素A含量高,除对产妇有良好的滋补之效外,对维生素A缺乏症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够健脑益智、保护肝脏、防治动脉硬化、预防癌症、延缓衰老。

舍局中医建议:本菜品不适合痛风急性发作期食用。痛风间歇期及慢性病期可适当食用。(特别强调:肉类不可以选择肥肉或者内脏,只可挑选瘦肉食用。)

①①、清蒸鳜鱼

鳜鱼性平,味甘,具有补气血、益脾胃、疗虚损、运饮食等功效。虽有医书讲寒湿之人不宜食用鳜鱼,但在烹调时加入适量葱姜即可消除此弊。故痛风患者可食用本菜品,也有利于慢性病的康复。

舍局中医建议:本菜品不适合痛风急性发作期食用。痛风间歇期及慢性病期可适当食用。

①②、番茄炖牛肉

牛肉与西红柿,这样的食物相互搭配可以有很好的抗衰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强筋骨,对于缓解贫血来说效果不错。西红柿的维C,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之功效。这样的汤品不仅可以有暖胃的作用,健脾开胃,同时也可以帮助痛风患者促进食欲,补气养血。

舍局中医建议:本菜品不适合痛风急性发作期食用。痛风间歇期及慢性病期可适当食用。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8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