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莴苣和油麦菜
2022/6/24 来源:不详前几天收到街道发的菜,除了土豆和红薯一眼能认出来,右边的看上去似乎是正好刚在书上看到过的莴苣(莴笋),左边那个经询是油麦菜。于是突然想到也就前不久意外从一个科普漫画中得知莴笋和油麦菜、生菜是一家(莴苣种),而莴笋跟笋反倒没有关系。
科普漫画(《不白吃漫画食物简史》)里说的是,莴苣在世界各地的分化,是为了契合不同地域的口味。莴笋主要食用的是根茎,在中国诞生,所以有个直白的英文名Chineselettuce(中国莴苣);但西方习惯食用叶子,所以莴苣在西方演化的方向是越长越宽,成了生菜,还有越长越长的成了油麦菜。
我想事实一般都不会像科普书写的那么简单(毕竟连我都在科普期刊上投过文章忽悠小朋友,讨论我自己完全不懂的主题),从下面这篇文章看中国的莴笋是引进叶用生菜后改造的,而叶用生菜是出自罗马时代的南欧地区,因为油用生菜和当地野莴苣杂交而诞生。
2.
莴笋和油麦菜是一家不值得大惊小怪,毕竟长得就挺像。记得还在漫画上看到比较有意思的是,茄子、土豆、番茄、辣椒、枸杞,都是一家(茄科)。所以地三鲜(茄子、土豆、青椒)实际就是茄科炒茄科炒茄科,茄科闹。另外,没有想到,烟草也属于它们家。
茄科起源于南美洲,在全世界多次且广泛传播,东可达非洲、亚欧,西可至夏威夷、澳大利亚,这是因为它果实多汁,容易被鸟吃下,或者附着在鸟身上。有意思的是有些辣椒之所以很辣,原因之一是防止被哺乳动物吃掉消化(无法播种),而鸟感觉不到辣椒素。
而看起来跟土豆是一家的红薯,实际却没有关系,红薯跟牵牛花才是兄弟(旋花科)。
就像胡萝卜(伞形科)并不属于萝卜家,它跟白萝卜(十字花科)不说无亲无故,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胡萝卜跟芹菜、香菜倒是一家。
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共同点的一家人,分化的动力想来主要是人类的食用筛选,有的吃块茎、有吃叶子、有吃种子。所以有时吃东西的时候,我脑子里会突然有个声音提醒自己:这些东西,本身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给人吃(更不是被我吃),它们都是被驯化的,驯化目的就是成为人的食物。当然野味什么的,我既不是富人也不是广东人,就跟我没关系了。
3.
想起费孝通《乡土中国》的最后一篇讨论了社会学上的“欲望”、“需要”和“功能”的概念,比如人有进食和交配的欲望,本身并不是因为意识到要生存和维系社会存续,但却巧妙地吻合了这个目的,这是欲望,在乡土社会的人只要靠欲望行事就可以了,这种社会也不存在什么“社会工程”或“社会计划”。“计划”是源于“需要”,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这靠欲望是不行的。
(当然看到这我也不免存疑,毕竟即使是农业的乡土社会,难道不需要有计划的保留种子,安排来年的播种吗?如果真的完全服从欲望,饿了就全吃掉,那乡土社会也无法延续吧。另外难道乡土社会没有自发的水利、安保工程吗?我指的是乡土社会的自发工程而不是皇权的安排。)
而社会学讨论的“功能”,指的就是从客观地位看一项行为真正发生的作用,我想这用《自私的基因》的逻辑可以很好解释这个模型了,不知道费孝通后来有没有看过这本书。
我随便想的,这对应到食物上,是不是就相当于,植物演化出的各种特征(好吃、好看或者有毒),这是欲望,是为了被指定的动物帮它传粉续嗣,并尽力避免被破坏,它的功能就是延续基因。至于“需要”必然是谈不上了,也许只有我们类人猿亚目甚至只有裸猿才能存在这玩意。蜜蜂、蚂蚁缔造的社会和建筑结构再精巧,但它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4.
立个小flag,以后要稍微查查关于食物的信息,人到中年吃了那么多东西,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啥,街道送的油麦菜、莴笋,我就是问了别才确定,有点不好意思。
用这标题是因为写的时候在听《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
Aret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