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三角理论之亲密感

2022/5/17 来源:不详

爱情三角理论讲述了完美爱情需要的三个要素,今天来重点聊一聊三个要素中的“亲密感”。

我国古代包括近现代大部分婚姻都是通过“承诺”来为婚姻家庭关系保驾护航的。婚姻成为了一种财产分配、缔结联盟、维持宗族亲近的合约关系。大家都会觉得离婚是一件失败的事情,或者说,离婚是一件“背信弃义”的事情,是违背承诺的事情,会受到外界对离婚的这个人负面的评价。所以处于婚姻关系中的两个人必须遵守当初的承诺。当然现代社会一部分人也会把离过婚的人当做是“二手货”进行贬低,认为婚姻生活的受害者一方也要对失败的婚姻负责,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过相较于古代,这些思想思潮已经大大减小减弱了。

除了社会给予一个人“遵守承诺”的压力之外,一个人的本身的品格如人品好、善良、可信,那么他做出的婚姻承诺也会大概率是可信的,所以承诺是婚姻关系保驾护航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正如爱情三角理论中所说,若婚姻关系仅有“承诺”一项,双方仅仅是因为“政治联姻”而在一起,那么,整个婚姻生活就会变得“空洞”,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现代社会不同了,男女平等,人们越来越自由,人人都有自由出入婚姻的权利。承诺能够保证婚姻关系长久地维持下去,但是对婚姻的“实质性内容”却无能为力,而且双方被各自的承诺束缚着,对一段“空洞的婚姻”的维系,对双方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空洞”呢?

好的亲密关系,双方都会把对方当作是自己最好的异性朋友。试想一下,你的最好的异性朋友,竟然不是你的丈夫(或妻子),而是另外一个异性,那么问题来了,你当初为什么不和TA结婚(难道是gay蜜……)?

好的朋友有什么特质呢?三观一致,聊得来,能玩到一块去,这些都是成为好朋友的必要条件。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影响你和朋友的亲密度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你有多愿意和TA分享你内心中最隐秘的心事?

一般说来,越是亲密的朋友,你越愿意和他分享内心的秘密、受过的伤害、各种负能量,你知道对方会安慰你而不是嘲笑你。

而你的伴侣,你不光和他分享身体、财产,你甚至是愿意和对方分享你的灵魂的。

你愿意和伴侣敞开心扉,诉说你以往的经历。

当然,这个时候,你对伴侣的要求也会比对好朋友的要求高很多,你希望对方回应你更多,理解你更多,支持你更多,保护你更多,你愿意把你自己的脆弱和不堪的一面展现出来,你愿意冒着被对方伤害的风险,分享你内心最隐秘的角落。

你预期对方能够了解你,理解你,甚至是什么话都不说,一个眼神过去,对方就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情感需求。

这就是亲密,你愿意交出全部的自己,不管是披着铠甲的自己,还是露出软肋的自己。

什么原因会影响你在婚姻关系中“出不出轨”?是“性生活是否和谐”吗?有可能是,但绝对不会是最主要的因素。其实,亲密度是影响婚姻关系忠诚度权重最大的指标。

两个人越是亲密,就越没什么别的必要再去跟别的异性发展什么亲密关系,因为你的心事只愿意和你的伴侣分享,也只有你的伴侣能够“懂你”,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和第三者去建立什么“联结”呢?根本就没有这个出口和渠道啊!

但是请注意,如果你的分享没有得到伴侣的反馈,那么他就有可能去找别人“分享”,来满足自己的情感诉求,这个时候发生的事情是,你和伴侣沟通的“大门”关上了,但是你为了别人“留了一扇窗”,第三者就会通过窗户翻墙入室。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婚姻关系忠诚度的时候了。当亲密感消失的时候,出轨仅剩下最后一道防线——那就是当初两个人的承诺。这也是为什么人品好的人最起码能维持婚姻,不管婚姻是“空洞”还是“不空洞”。

那么,我对一个人永远好,百依百顺行不行?他交给我的事情“凡是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样对方是不是就永远不会出轨了?

不行,这是舔狗的行为,这种行为只能增加对伴侣的“满意度”,他会对这段关系很满意,但是情感诉求无处释放。

呜呼哀哉,舔狗不得house。

一行禅师曾说:“当你种莴苣时,如果它长得不好,你不会怪那棵莴苣,你会去找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施肥、浇水或者少晒点阳光。但是,如果我们和爱人产生了问题,我们却会归咎于对方。”你总认为“选对”是最重要的,你“选对”了,就一劳永逸了,就能够解决婚姻关系出现的种种问题了,那我要反问一句,你在怀疑自己“选了错的人”,准备离婚退出关系的时候,你为这段关系做了充分的努力了吗?

踏入亲密关系需要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否则,自己一个人过得挺自在的,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的缘故改变自己呢?如果有必要做出这种改变,那么一定是因为你爱他。

阳光幽灵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