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林童话的发生地,郭爽找到了很现代,

2024/9/13 来源:不详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孙雯

《我愿意学习发抖》?没错,这是青年作家郭爽的新书。

书名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如果你读过《格林童话》,就能很快捕捉到郭爽的写作中的深意。

《格林童话》中,有一则故事叫“学习发抖”:从前有位父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聪明伶俐,小儿子蠢笨无知。《我愿意学习发抖》的封底录了童话中的一段——

《我愿意学习发抖》郭爽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父亲向他说:“坐在角落的人你听我说,你长得又高大又强壮,应当学习一点东西,自己好挣饭吃。”

他回答说:“唉,父亲,我很想养活自己,如果可以办到的话,我愿意学习发抖。关于发抖,我还一点都不懂呢。”哥哥听见这话,笑了起来,心想:“天呀,我弟弟真是一个傻瓜,一辈子都没有出息。”

“学习发抖”最终使童话里的小儿子踏上冒险之路,他抱定了这一看似无用的人生目标,击碎了人生之路的各种惯性认知。

“我愿意学习发抖”,这句话用在郭爽的身上,也是合适的。

年2月,郭爽打包行囊,从居住了十年的广州起飞,前往德国。

郭爽

她从童年记忆中的《格林童话》起程,深入到普通德国人的家庭和童年故事中,在郭爽看来,童话是真正“勇敢的”,其中蕴藏着很多人类共通的古老真理。

“说来可笑,看似计划缜密的田野调查,只不过源于我童年的幻梦。一个孩子,在还没有认知所谓国度、权柄、荣耀之前,通过阅读想象出了一整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比她的身体所嵌入的世界更能予她安慰。在还没有学过地理,不知道欧洲大陆形状几何时,我就知道并相信,亨舍尔和格莱特在黑森林里迷了路;把莴苣公主围困在高塔的是爱;而那个想要出门去学习发抖的年轻人,并不是一个他父亲眼中一无是处的傻瓜。他们的血肉和恐惧,比我在真实世界里见过的人更值得信赖。”在《我愿意学习发抖》的后记中,郭爽这样写道。

《我愿意学习发抖》里,郭爽讲了十个故事。

有小镇女性在婚姻、生育、劳作日常之外,残余理想的挣扎;有见证彼此三十年成长与痛苦的两个童年伙伴的故事;有年家族女继承人的悲欣;有心怀艺术梦的小镇父子故事;有退休的女幼儿园老师的远东之旅;有开烤肉铺的土耳其人的异乡生活;有一个男孩性别身份的艰难自我探寻;有两代学者在幻想文学中听到的魔笛之音;有画家从内蒙古到柏林的故事;有“二战”中被迫远离故土的娜佳对战争与童年的记忆……

而最这些故事的寻找中,郭爽寻找的还有自己——“我要去德国找那个童年的自己。要看看那片被想象了成百上千次的土地上是不是长着真的童话。”

这本书从写作到出版,用了四年。最近,郭爽在上海、杭州、南京进行新书分享。

杭州这一站,郭爽与翻译家、作家孔亚雷在单向空间杭州店进行了对谈。

郭爽在杭州单向空间分享新书

和很多读者一样,孔亚雷首先被这个书名吸引了,他觉得,“这不像一本中国人写的书”。书中的故事给人的共鸣感,是突破地域的。

年,也是3月,郭爽遇上了她书中的第一个主人公——民宿女主人特蕾莎。郭爽的在杭州的新书分享,也是从这个故事说起的。

不过,这一趟德国之旅,郭爽并没有写下特蕾莎的故事,直到年9月,她再度去往德国。

两个陌生人的交谈,是从童话开始的。

特蕾莎说,她喜欢《幸运的汉斯》。故事里那个叫汉斯的普通男人,外出做工七年,他领了一块金子作为酬劳,走上了返家的路。一路上,他用这块金子换了一匹马,又用马换了一头牛……最后,他换了一块石头,而石头在汉斯坐在水井边的时候掉到了井中。汉斯失去了一切,如释重负地返回了母亲所在的家,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当时,郭爽并不知道特蕾莎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

“我第二次回德国时,当我还不知道怎么写这本书,我在柏林给特蕾莎打电话,我问她你过得怎么样,孩子怎么样,先生怎么样……最后,她突然跟我讲,‘其实你上次离开没多久,我跟我先生就分居了,我们已经离婚了,我现在带着孩子又要上班,又要去管客栈……’”郭爽说,她当时就觉得很难过,“当你很不负责任地区想象她过的是那种完满、童话式的生活的时候,其实是投射一些自己的缺憾。”但是,特蕾莎在电话里一直在安慰郭爽说:“我没事,我可以很好,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你记得吗。”

活动现场

特蕾莎的侧脸轮廓分明,她大概四十多岁?肯定不到五十。

资料架上摆放着让人免费索取的单张、册页。其中一张是宣传小镇的童话韵味的,几个穿着古代服饰的人站在市政厅的台阶上。最高的那个,就是特蕾莎。

她似乎对我认出了她做的广告有点不好意思,并不像一个做了二十年导游的人。但在大踏步穿过小镇时,她对老建筑、街道、餐馆都如数家珍。

“五百年,”她说,“我们家族在这个镇上住了有五百年了吧。”父亲母亲、叔伯姨婶,“哎呀,你能想出来的亲戚”,都住在一公里以内。

五百年之前还有更多的五百年。小镇从加洛林王朝时代就存在了。由于位处德国正中,四通八达,统治者们对小镇青睐有加。曾有两座城堡在这里伫立,作为伯爵的驻地。但现在已无踪迹。留下来的,是那些普通市民、生意人花大价钱建起来的房子。那些精明又勤劳的生意人,痛惜一砖一木,不忍让自己的财产被政局毁灭。

特蕾莎的祖传大屋,就是其中的一栋。与市政厅同样年岁,见证着小镇的黄金时代。

——这是《我愿意学习发抖》中,郭爽与特蕾莎的相遇的第二天。而生活慢慢打碎了她对于特蕾莎的生活最初的想象。

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郭爽找到了写这本书的方式,她的寻访彻底变成了“随波逐流”——

“像一个长居德国的人那样,每天去餐馆吃饭、跟邻居聊天、听音乐会、毫无目的地散步。我不期待结果,只付出时间。而当我试着去摘除自己的身份、去掉目的与技巧,变成一对普通的耳朵、一双天真的眼睛之后,我变回那个独自一人却并不畏惧任何事的小女孩。”

所以,《我愿意学习发抖》呈现出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如何去面对伤痛、幻灭、成长、离别?郭爽觉得,他们“在对我敞开生命的一角时,金子般的信任与交托”。

“我辞职是年六七月份,这个书也是差不多那个时候写完的,但是我也是事后才意识到它是这样发生的。但是当时并不是我写完这本书了,我可以去写作了,好像还没有这个勇气。”

事实上,郭爽的生活也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像《我愿意学习发抖》封面上的一句话说的那样:去往格林童话的发生地,寻找另一个未曾命名的自己;十个故事,向幽深童年和内在自我做一次探访。

因此,郭爽的十个故事,不仅仅是是个普通德国人的故事,也是她自己的故事,甚至是更多人的故事。

对郭爽的文字,作家金宇澄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何为‘传统、平凡的角色’,何为‘干净的语调’,郭爽找到了叙事的珍宝,她所表现的人物与现状,就如她喜欢的《格林童话》一样,满怀敬畏,天真四顾。这很现代,也很中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