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宁是葡萄酒的灵魂,可是怎么去正常理解它
2023/11/14 来源:不详白癜风的偏方治疗 http://m.39.net/disease/a_5419408.html
对于爱喝红酒的人来说,单宁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甚至成为类玄学。我们要来说的并不是品尝红酒里面单宁的不同,只是站在科学、易理解的角度来“祛魅”一下单宁,也来梳理一下自然界里关于单宁的故事链条。
单宁从tannins直接直接英译过来的,学名鞣酸,一种酚类物质。一群酚类化合物引发的干而不滑润的粗糙口感就是我们常说的“涩”。关于涩,我们可能会想到很多:柿子、茶水、没有成熟的某些果类,还有红酒。
科学地理解“涩”,它其实不是味道,也不是什么香气,而是一种触感,这个发生器就是你的舌面,可能需要你的立体想象力。注意啦,看似化学术语实则运作很可爱,如果不能理解就换算成小朋友和大人:酚类物质由3-5个碳环构成,大小恰好可以围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蛋白质分子,与之键结,因此一般不相连的蛋白质便连接起来了。这种鞣酸(单宁酸)和口水所含的蛋白质键结,蛋白质的凝结成团,舌面又丢失了水分,食物的表面摩擦力变大,食物口感上变得粗糙不顺滑,不就是平常不太招人喜欢的“涩”。再次说明一下,单宁形成的“涩”感其实是舌面上摩擦力变大了的一种粗糙干燥的触感。
其实皮革的制作中,所谓“揉皮子”就有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有关。鞣酸能与皮肤蛋白质键结,才能将兽皮鞣制成坚韧的皮革呀。
说起单宁的存在,其实也是植物界里非常常见的一种防御机制。干扰细菌和真菌的表面蛋白质、免受其害。同时还能借这种不怎么美妙的体验,来避开草食性动物的食用选择从而保全自身。单宁最常见的是不成熟的果实(在自然界,成熟果实渴望被吞食,因为种子会被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另一种来自植物的智慧)、坚果的外皮、还有染上浓厚花青素、酚类色素分子的植物部位(这类色素分子的大小正适合与蛋白质交叉联接)。这也是红叶莴苣比青绿莴苣更涩的秘密。
此外,再回忆一下吃到涩味食物的感觉。第一口涩也许还比较宜人,第二口、第三口居然是越来越涩,残留不去。question:你大概想明白了这是怎么运作的么?
在此之前看百度百科中的“单宁”词条,其实我是无感的,可是现在看来,不过是那碳环和蛋白质键结的故事,又让整个场景变可爱了。词条上的“口腔粘膜会有褶皱感”真是用很委婉文艺的方式说出了这种粗糙的口感,很有意思呢!
如果你不喜欢“涩”味,也许是你感受到了来自植物的控诉,也许他正在生气“喂,我还没有长好呢!”像甜味的存在,即使大部分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涩”味的存在也有他的爱好者,我们需要的是认识他,控制他的“度”,让他在食物中呈现中一种让人喜欢的状态,这也许就是所谓“均衡”的意义吧!
万物皆可爱,味道也一样!
--来自哈罗德·马基的《食物与厨艺》,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小惊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学习学习,讨厌看大头理论的盆友们可以等着我慢慢更呢!最近一直有在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