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抗癌抗血栓,

2024/8/28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提到生姜,可能很多人对它都有一些可以说到说到的话语,毕竟它的光环实在是太过强大,如果是小说,它肯定有主角光环。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厨房里,油盐酱醋等调料的世界里,生姜占有一席之地;在药房里,生姜大枣等中药的世界里,生姜常有辅助之力。在最初的最初,文人墨客以及美食达人都对生姜表达了无尽的钟爱,就连《吕氏春秋》《论语》中都有关于生姜的记载,《吕氏春秋》记载,“和之美者,杨朴之姜”,《论语》中说,“不撤姜食,不多食”。

对于生姜的药用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中,正统的药名是“干姜”,但是却在讲述干姜的功效之后,说了一句“生者尤良”。这有点干地黄的味道。因为《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这味中药也是记载的干地黄,而且说完干地黄的功效之后,也来一句“生者尤良”。地黄功效强大,生姜亦是。对于生姜的药用功效,《神农本草经》说,“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自《神农本草经》之后,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姜的运用也是高手中的高手,在张仲景所传的众多方剂中,用生姜的方剂至少有六十多首,用干姜的有三十多首。有学者通过统计和分析《伤寒论》,发现张仲景对生姜的用法用量尤为灵活,有生姜、干姜、姜衣、炮姜等等;而且各自有各自的使用范围,比如三阳病多用生姜,三阴病多用干姜,阳病兼内寒水饮者用干姜,阴病兼表证者用生姜,止呕降逆用生姜,温阳通脉用干姜,解表散寒用生姜,温里化饮用干姜,利水消肿用姜衣,温中止血用炮姜;不仅如此,对于姜的用量,也有规律,基本上就是强人量大,弱人量轻,内寒重用,表寒轻解,呕逆寒凝者重用,兼有里热者轻用[1]。

古往今来,生姜入药,堪称是一个大家族,新鲜的姜和自然干的姜,无论是完整的,还是切片的,都叫“生姜”;生姜捣烂取汁称之为“生姜汁”;生姜晒干或低温干燥的称之为“干姜”;用沙炒制的生姜称之为“炮姜”;刮取的生姜外皮称之为“生姜皮”;去掉外皮的生姜称之为“去皮生姜”;用纸包裹在火灰中煨黄的称之为“煨姜”;将生姜炒焦成炭的称之为“姜炭”;生姜的新鲜或干燥的叶片称之为“生姜叶”。也就是说,姜的入药品种可以分出9种来。不过在临床中常用的,主要是生姜、干姜、炮姜、煨姜、生姜皮、生姜汁6种,习称“姜六药”[2]。

正是由于姜的入药家族过于庞大,而且每一种都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迁客骚人,还是平民百姓,生姜都备受喜爱。甚至,在民间,为了记住生姜的强大功效,还给它编了很多顺口溜,比如“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健康”;又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比如“家有小姜,小病不慌”;还比如“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不过在古今本草典籍中,姜的临床运用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生姜阵营,一个是干姜阵营,而且二药也在逐渐开始泾渭分明、渐行渐远。

对于生姜的妙用,自《本经》始,后世医家对它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名医别录》中指出,生姜“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名医别录》的记载,奠定了生姜的基本效能。而后的《药性论》,基本继承了《名医别录》对生姜的基本功效,比如所说的“主痰水气满,下气”,以及“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基本都沿袭了《名医别录》。不仅如此,《药性论》率先对生姜的药对有了新的认识,比如生姜配半夏,“主心下急痛”;生姜与蜂蜜,可治“中热不能食”;生姜配杏仁,“下一切结气,实心胸壅隔冷热气”,颇具“神效”。

在明代四大本草中,《本草蒙筌》和《本草经疏》对生姜的记载相对较少,但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本草蒙筌》中指出,生姜“益脾开胃口,止胃反作呕仙丹;温经散寒邪,解头疼发热圣药”;以及“行津液调和荣卫,去狐臭通畅神明”。《本草经疏》中说,“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第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姜”。

对于生姜的药用功效,一部《本草纲目》就以将它的主要作用囊括大半,并在附方中将生姜所治病症进行了一次总结,主要有痰澼卒风,胃虚风热,疟疾寒热,寒热痰嗽,咳嗽不止,久患咳噫,小儿咳嗽,暴逆气上,干呕厥逆,呕吐不止,心痞呕哕,反胃羸弱,霍乱俗死,霍乱转筋,霍乱腹胀,腹中胀满,胸胁满痛,大便不通,冷痢不止,消渴饮水,湿热发黄,暴赤眼肿,舌上生胎,满口烂疮,牙齿疼痛,喉痹毒气,食鸠中毒、食竹鸡毒、食鹧鸪毒,中莴苣毒、中诸药毒、猘犬伤人,虫舌咬伤,刀斧金疮,跌打损伤,百虫入耳,腋下狐臭,赤白癜风,疔疮发背,诸疮痔漏……

在《本草汇言》中,是将生姜与干姜一起论述的,认为姜“通神明,去秽恶,散风寒、和脾胃之药也”,而且还说,“生姜、干姜,统治百病,不拘寒热虚实,并外感内伤及不内外因诸证”。不过对于生姜的妙用,倒是提到了一个十分奇妙的搭配,“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干呕霍乱,一切卒暴之证,用姜汁与童便和服,立可解散”。生姜汁与童便配伍,也可以说是一个新见解。

生姜在古代本草典籍中,已经拥有了很强大的临床作用,而且无论是古今名医,还是普罗大众,都对生姜喜爱非凡。然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姜的作用更是超乎人们的想象。药理研究表明,生姜具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催眠,抗惊厥,抑菌,止呕,促进胃液分泌,抗溃疡,保肝利胆,对呼吸道平滑肌的作用,镇咳,强心,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脑缺血,抗氧化,抗运动病,抗肿瘤,降血脂等药理作用[3]。另外,还发现生姜具有抗癌,调节免疫,抗凝血,调节糖、脂代谢等药理作用[4]。不得不说,一味生姜,真的是给了人们太多的震撼。

那么,生姜的临床用药范围,究竟又是怎样的呢?通过对古今医家的临床运用,将生姜的临床用量范围归纳为(省略);如果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呕吐、胃炎、肠炎等疾病时,可与桂枝、白芍、大枣等配伍,常用剂量为(省略);如果用于治疗奔豚、胃脘痛、反流性食管炎、胃痞等疾病时,可与法半夏、木香、吴茱萸等配伍,常用剂量为(省略);如果用于治疗哮喘、痛经、脾肾阳虚水肿、痰饮呕吐眩悸等疾病时,可与附子、桂枝、肉桂等中药配伍,常用剂量为(省略#夏天生活图鉴#)[5]。

俗话说,“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而通过古今中医的临床实践,不难发现生姜的独特妙用。对于生姜家族来说,生姜、生姜皮和生姜汁这三种生姜系列中药来说,也都各有各自的妙用。生姜刮下来的皮,也就是生姜皮,常用于治疗水肿,呕吐,白发;而生姜绞取的汁液,也就是生姜汁,常用于治疗咳喘,咽痛,呕吐,关节痛,高血压,烧烫伤,手足癣,药物中毒[2];而生姜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咽痛,呕吐、呃逆,胃炎,泻痢,虫证腹痛,痹证疼痛,妇科病变,皮肤病,药物、食物中毒,晕厥[6]等疾病。不过,在使用生姜的时候需要记住,阴虚内热及实热证患者不宜使用。

参考文献

[1]余德利.张仲景与生姜[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5(6):9.

[2]姬水英,吕选民.柴草瓜果篇·第二十四讲·炮姜、煨姜、生姜皮、生姜汁[J].中国乡村医药,,24(11):5-47.

[3]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王欢欢,孔巧丽,郭琴,等.生姜的古代文献沿革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32(10):-.

[5]周琦,王世琪,朱向东.生姜、干姜、炮姜量效配伍及临床应用[J].吉林中医药,,39(5):-.

[6]吕选民,姬水英.柴草瓜果篇·第二十二讲·生姜[J].中国乡村医药,,24(7):-58.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