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天菜钱够养五口之家两年半,他吃不完

2024/9/22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

光绪年间的某天,位于京城繁华地段的聚贤楼饭庄,一位自称李连升的人贴出了张告示,让众人三天后到店里等待一场隆重的盛宴。

三天后,聚贤楼饭庄挤满了人,大伙东张西望到天快黑时,一个面皮白净的小伙一手提着食盒,一手拉着缰绳骑着马由远而近,最后走进了饭庄。

小伙进来后,匆匆打开食盒便抽身而去,众人将疑惑的目光抽回转而望向桌上的菜碟时,不由皱了眉,一个个觉得上了当,因为桌上摆着的分明是四盘别人用过的剩菜。

编辑

李连升见状并不着急,而是不慌不忙走进餐桌,恭敬地跪了下去,行了一个大礼,众人一看又由气恼转向疑惑。

行完大礼后李连升才得意洋洋道:

“知道我为何要给四碟菜下跪磕头么?这可是慈禧太后用过的御膳!”

现场一阵惊呼,而李连升一名又与当前权监李莲英名字相近,人们也想当然此人与李莲英关系匪浅,能弄到宫里吃剩的御膳,想来也不难了。于是乎,个个跪倒在地向四个菜行大礼。而在行完礼后,这些剩菜也进入了拍卖环节,最后经过一番竞争,四个菜皆被一钱庄老板买走,售价两。

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个关于御膳的小故事。

御膳,当然是宫里帝后所食用的膳食,古人认为皇帝是天选之子,帝后便如神明般尊贵高不可攀,其所食用的膳食,即便是剩下的也带着尊贵之气,能略尝一口都觉得有贵气庇佑,如今流出皇宫,自然趋之者若鹜。

然而,这毕竟是个坊间传闻,历史上的御膳,真的能流出皇宫吗?只怕很难,因为在此之前,那些被吃剩的菜,大多都有了“归宿”。

皇帝的御膳有多丰盛?

作为九五之尊,富有四海,在古代,除了极少数崇尚节俭的皇帝,余下者当然是极尽奢靡之能事,而在历朝历代中,因为明清二朝是我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彼时的烹饪技术趋近完善,食材种类也空前繁多,所以这两朝皇帝的膳食也是最为丰盛的。

在万历朝太监刘若愚所著的《明宫史》中,可以看到明宫皇室饮食的大致情景,如明宫正月尚食冬笋、山药、芦蒿等时令蔬菜;二月尚食河豚;三月食凉糕、糍粑;四月吃冰水酪、莴苣叶包饭等……总之,明朝皇帝的膳食结构已经很是丰富,不仅保持摄入山珍海味,还注重时令鲜蔬。

清朝时,关于皇宫膳饮的档案记载更为详细繁多。尤其到了乾隆朝以后,这位十全老人简直活成了美食专家,他别出心裁特别为膳食建档造册,不仅是他品尝过的珍食,就连每日膳食时刻、名目、用料、烹饪方式、厨役姓氏等都有记录。

在这些档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清宫的膳食较明宫更为丰富,还可以看到清宫里每一位成员的膳饮“份例”。

清朝规定,宫里帝后皇子公主等人的膳饮,均有“份例”规定,而皇帝的“份例”自然最多,据记载,清帝每天的膳饮份例有:

仅是皇帝这一份例,就需要50两银子,而按那个时代的小说《红楼梦》所写,一户五口人家一年的花销也就20两。皇帝一人一日的花销,就可以养五口之家两年半。

皇帝是如何用膳的?

古代皇帝用膳,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关于这点,清朝的史料最为丰富详细。

因为起源于东北满族,入关后,清室仍旧沿袭着东北满足的饮食习惯,每天只有两顿正餐,曰早膳与晚膳。

早膳在早上六点至八点之间,晚膳在十二点至午后两点之间,在这两餐之间以及晚膳过后,可以加一顿点心小食。

皇帝用膳的地点不固定,多是根据皇帝的心情决定,一般多设在寝殿东、西间抑或办公场所。而无论是在哪里,东西两面皆不得有人,因为皇帝要坐东朝西用膳。

太监们将膳桌摆好后,开膳时间也到了,竟侍卫传膳后,太监们很快捧着各色餐食快速端上餐桌,将每道菜摆放在规定的位置后一一退去。

随后皇帝入座,待太监尝膳后享用。

太监尝膳制度,在康熙朝《大清会典》中就有载:“御药、御膳不尝者,笞五十……”,具体操作是侍膳的太监提前在每道菜上放一块银制的牌子,若牌子变色,便视为变质或有毒,那么这道菜都不能再用了,而凡与这道菜有关的厨师、传膳太监都要被牵连。若银牌没有变色,则由尝膳太监亲口将每一道菜尝一口,没有问题后皇帝才开始享用。

本来,紫禁城里宫与宫之间至少也要一里之外距离,这御膳房成日烟熏火燎,离帝后所住的宫殿那就更远了,而皇帝的御膳又那么多,传完菜品也快凉了,加上后面一堆程序,最后就只剩下一堆凉菜了,口感味道自然大打折扣。这皇帝又能吃多少?

按规制,清宫帝后的全膳是大小一百二十八件,半膳是七十二件,除了逢年过节、重大日子进全膳,一般都用半膳。纵然如此,以皇帝一人的食量,所剩的饭菜也是很惊人的。

那么,这些被剩下的御膳,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自然是赏人

皇帝在用膳时,太监们也会在膳桌旁边设有一张几案。在皇帝用膳期间,若其觉得哪道菜不错,或者想起哪道菜符合哪个人的胃口,便说声“赏”,太监便及时上前将这道菜放在几案上,一会儿,便有人提来底下装有热水加温的食盒,将这道菜送到被赏赐的妃嫔、皇子、公主处或臣子府中。

按清廷的规制,帝后剩下的膳食,一般赏给妃嫔、皇子、公主或臣子,只有妃嫔剩下的膳食,才会赏给下面的宫女和太监。

当然也不乏一些例外,譬如慈禧太后剩下的膳食,不仅赏给宫中皇后、贵妃等人,还赏给了李莲英这样的太监。据说,当时京都经常得到慈禧太后赏赐的宫外人,有醇亲王府、恭亲王府、庆亲王府外,还有李莲英家和李莲英三弟李宝泰家。

其次是留着下次摆排场

皇帝的食量有限,可是每一餐的菜品都必须到达某个数量,无非是借以显示皇家的气派罢了,而这些菜品中,很多是皇帝根本不会动筷的,若是这道菜保存时间较长,那自然就成了御膳餐桌上的“老演员”。据说,光绪帝被慈禧软禁期间,他的餐桌看似菜品丰富,可是几乎都是馊掉的剩菜,这些菜一般是慈禧自己剩下的。

据溥仪回忆,在清宫时,很多菜都是御膳房提前做好的,有的甚至是一天前就做好的,就煨在火上候着膳点,这样的菜显然味道不会太好,所以每次他只吃隆裕太后送来的菜,后来是老太妃们送来的菜,而那些被剩下的御膳房做的菜,很大概率下一顿还会再出现。

像清宫这种处理剩菜的方式,几乎是不会让御膳流出宫外的。所以开头的故事里,后来经慈禧一查,那所谓的御膳确实是假的。

而在明宫,这剩菜似乎没有规定的处理方式。

据清人吴骞《拜经楼诗话》所载,明朝时的翰林院是京城所有官署的清水衙门,翰林们素日里几乎没吃到什么油水。所以每每侯得皇帝外出,便可怜兮兮跟光禄寺讨要皇帝的剩饭吃。

有一次,趁着皇帝外出赴宴,这群翰林又赶去讨剩饭,一个年轻的翰林去晚了,只要得一盘豆腐,甚为懊恼。谁知一老翰林见状,兴奋得直呼“拿酒来”,原来啊,这哪里是什么豆腐,这是用几百只鸟儿的脑髓做成的。只因为早年朱元璋规定顿顿有豆腐的家法,他的子孙为了应付,便偷偷换了料儿。

关于宫廷饮食记载,中国历代皇朝大都约而不详,然而在有限的资料里,我们仍能看到古代皇宫里的生活多么挥金如土、穷奢极侈,与之成对比的却是宫外道路野地里的饿殍,这真是最大的讽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