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孩子叛逆期来得这么早,原来都是因为
2023/11/24 来源:不详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叛逆期来得特别早,也特别严重。其实,这都是因为从小信任的缺失,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是基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处事的方式,如果父母总是言不践行必果,那么孩子将表现出对父母极大的信任。反之,父母如果经常失信于孩子,无法兑现对孩子的诺言,孩子的信任度就会逐步降低,乃至不再信任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不要轻易向孩子许愿,一旦许了愿,就必须能够实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孩子说这样的话:“爸妈说,只要我考试成绩达到班级前五名,就带我去迪士尼乐园玩,可是当我实现的时候,他们却说工作忙。”“妈妈说,只要我写完了作业就让我出去玩,可是我写完了作业,她就让我继续做课外的习题。”像这样,对孩子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父母自己也许觉得这是小事一桩,却不知道这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由于预期效应,父母和孩子约定的事情如果没有实现,孩子就会降低父母在自己心目中的可信度,从而降低今后父母和孩子约定的效力。相反,如果父母总是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孩子就会重视父母说的每一句话。要想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话,父母平时就要注意,不要轻易许诺,不要随便许愿。
这里我不妨讲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又哭又闹,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就哄骗孩子说:“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相信了,就留在家里。当曾妻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非常惊讶,制止他说:“我刚才只是哄哄他的呀!”曾子却认真地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我们说话不算数,下次孩子就不会再听我们的话了。”说完还是把猪杀了。这个故事提示我们,父母向孩子许愿不能随便,也不要以许愿来哄骗孩子。因为这样做的害处是:随口一说,兑现的话,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麻烦和损失;不兑现,又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任。
父母不要轻易向孩子许愿,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想一想这个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不合理、不能兑现,就不要答应。而一旦许了愿,就要努力兑现;实在无法兑现,也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对孩子的惩罚也要说到做到,符合孩子的预期,否则就容易失去效力。比如,父母对孩子说:“快去把你自己弄乱的房间收拾干净,不然就不让你吃晚饭。”而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整理房间,父母却照样让他吃饭,只是嘟囔一句:“下次要是再不听话就真不给你饭吃。”如果父母总是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做错事的后果没有那么严重,而容易变得无所忌惮。人类的聪明之一,是通过现在的事情,去预期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未雨绸缪。这种预期是基于过去总结的经验,而且它决定着未来的行为:如果实际与预期相符,人们会加强原有行为的倾向;反之,则会改变原先惯有的行为。
心理学家廷克波年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这个规律。实验者当着猴子的面,把它们喜欢吃的香蕉放人两个带盖子的容器中的一个,然后用板挡住猴子的视线,让猴子在两个容器中进行选择。结果,猴子总是能选择有香蕉的那个容器,取出自己喜欢吃的香蕉。第二次,实验者在猴子面前放人香蕉,又在挡板后把香蕉取出,换成猴子不爱吃的莴苣叶子,再让猴子选择。猴子从容器中取出莴苣叶子后,显出惊讶的表情,然后拒绝吃莴苣叶子,并四处搜寻香蕉。在寻找失败后,它沮丧地向实验者高声尖叫,大发脾气。
这一实验启发我们,动物和人类的行为,不是受他们行为的直接结果影响,而是受他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所支配。在预期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就可能降低原来的操作水平。这就是“预期效应”。比如实验中的猴子,之所以在发现莴苣叶子后表示不满,是因为它本来预期会发现香蕉。
在日常生活中,预期效应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别人的赏与罚,如若不能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就会因为没有达到对方的心理预期,而降低对今后约定的信任度。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逐渐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度,做到赏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