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栽培技术要点,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喜
2022/9/30 来源:不详莴笋即茎用莴苣,原产地中海沿岸,喜凉爽气候,适应性强,一年可进行两茬栽培,产品均在淡季上市,是调节市场供应的主要蔬菜之一。
一、莴笋的主要特性
1.形态特征
莴笋的根属直根系,经移植后根系分布浅而密集,多分布在土壤表层20~30厘米处。幼苗期叶互生于短缩茎上,叶有长卵形称圆叶笋,也有披针形称尖叶笋。食用部分由茎和花茎两部分组成。果实为瘦果,黑褐色或银白色,附有冠毛。自花授粉,有时借昆虫进行异花授粉。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莴笋喜冷凉气候,不耐炎热,种子在4℃时开始萌芽,25~30℃最适宜,30℃以上几乎不能发芽,幼苗能耐-6℃的低温,茎叶生长最适温12~20℃,超过24℃不利于茎部肥大,并易引起早期抽薹,茎部遇0℃以下低温会受冻害,开花结实期要求较高温度,以22~28℃为宜,高温则种子成熟快,低于15℃开花结实受影响。
莴笋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要求不同,苗期要保持湿润,不能过干或过湿,以免幼苗老化或徒长。茎肥大之前,要适当控水,以促使根系发育和莲座期的生长,茎迅速肥大期水分要充足,收获前控水,以防止裂茎。
莴笋根系对土壤氧气要求高,适宜表土层肥沃、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氧,同时要配合磷钾肥。
二、主要优良品种
莴笋根据叶形不同分尖叶莴笋和圆叶莴笋;根据叶色不同分绿叶莴笋和紫叶莴笋。有很多地方优良品种。
1.圆叶罗汉笋
河南许昌农家品种。植株叶簇大,节间短,叶片大,绿色,多皱,卵圆勺形,顶叶披针形,叶先端圆形,茎似棒状,白绿色,长20厘米,横径4~6厘米、中下部粗,两端细,单个重约0.5千克,每米2产量~千克,适于越冬或秋季栽培。
2.尖叶罗汉笋
河南许昌农家品种。叶披针形,叶簇较大,节间短,叶硕皱缩,叶绿色,茎白绿色,单个重0.5千克左右,每米2产量~千克。适于越冬或秋季栽培。
3.尖叶笋
河南信阳栽培多年。株高28.5厘米,开展度47.9厘米。尖叶,叶面稍皱。肉质茎呈圆锥形,皮色及肉色均为绿白色,横径5.9厘米,茎长25厘米,重0.35~0.4千克,中熟,耐寒性强,每米2产量千克,适于越冬栽培。
4.圆叶笋
河南信阳地区已栽培多年。株高20.8厘米,株幅48.5厘米,叶绿而皱缩。肉质茎圆锥形,皮白绿色,肉浅绿色。单株重0.3~0.4千克。晚熟,抽薹迟,脆嫩,每米2产量千克。
5.紫叶莴笋
叶片披针形,先端尖,叶面皱,叶片绿紫色。皮淡绿色,生长整齐,成熟一致,肉质脆,香味浓,清脆甜嫩爽口,削皮后不易变色。株高65~85厘米,单株重0.75~2.0千克。秋季露地栽培每米2产量~千克,大棚栽培每米2产量~千克。茎叶生长适宜温度7~26℃。
三、栽培季节
莴笋喜冷凉,不耐高温,不耐霜冻,多数品种在长日照条件下有利于花芽分化,因此应把嫩茎生长期在气候凉爽、日照较短的季节。所以莴笋一般一年可进行两茬栽培,即越冬莴笋(春莴笋)和秋莴笋栽培。
四、越冬莴笋栽培要点
(一)播种和育苗
1.播种期
越冬莴笋应在春季尽可能提早上市,以弥补春淡,提高效益。故播期应安排好,以冬前停止生时达到6~7片真叶为好,既能保证安全越冬,又利于次春肉质茎肥大时处于适宜条件下,上市早,产量高,河南省一般在9月下旬秋分前后播种。
2.育苗
因播种期温度较适宜,可不进行种子处理。苗床要求疏松、肥沃,每米2用种量约50克,需苗床面积6~8米2。可采用湿播,覆土要薄。播后保持畦面湿润,以利出苗,苗期适当控制浇水,使叶肥厚而平展、苗壮,增强抗低温能力,利于安全越冬。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保持4~5厘米的苗距,长到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二)定植
1.整地施肥
越冬莴笋一般在11月上旬立冬前后定植,前作多用早秋茬或晚夏茬,收后及时整地。土块多易造成越冬期死苗,因此要求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莴笋根浅,生长期长,营养不足易徒长,要施足有机肥。多采用平畦栽培,行株距20~30厘米见方。
2.定植方法
定植前1~2天在苗床浇水。以便起苗。选择叶片肥厚、平展的壮苗定植;淘汰茎基部已膨大的苗,以防早期抽薹;淘汰细长瘦弱的苗,避免死苗。起苗时留6~7厘米主根,有利于发新根,栽植时根系舒展,宜稍深,栽后用土压紧,使根与土壤密接,防止苗受冻。
(三)田间管理
1.越冬期间的管理
莴笋移栽后易发生大量侧根,容易成活。定植后不需太大的土壤湿度,宜趁墒栽苗,墒情不好时可轻浇水。缓苗后结合浇水追施少量速效性氮肥,以促进叶龄的增加和叶面积的扩大。之后控制浇水,加强中耕蹲苗,促进根系迅速扩大,防止徒长,增强植株抗寒性,利于越冬,并为次春嫩茎膨大打好基础。地冻之前结合中耕用土囤根,或覆盖马粪、圈肥等防寒。
2.返青期的管理
次春随着温度的升高,植株开始生长,此时管理中心就是要通过肥水管理,采取由促控结合到大促的措施,调整好叶部生长与茎部肥大的关系。
返青后叶部生长占优势,浇返青水时施一次粪稀,以保墒、提温。使叶面积扩大充实,积累更多营养物质。之后少浇水多中耕,当植株长出一个叶环即“团棵”时,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继续控水,中耕蹲苗,以防止徒长引起未熟抽薹。待莲座叶(盘子叶)充分肥大,心叶与莲座叶平齐时,茎部开始肥大,应结束蹲苗,由“控”转“促”,及时浇水并追施速效性氮肥和钾肥。随着茎部肥大加速,需水肥量增加,地面稍干就浇,浇水要均匀,结合浇水再追一次速效性氮肥。
在莴笋的管理中,群众的经验是:“莴笋有三窜,旱了窜,涝了窜,饿了窜”,意思是如果管理不当,过旱、过湿或缺肥,茎抽生早而快,嫩茎细长,甚至早期抽薹,会大大降低食用价值和经济产量。因此必须了解莴笋的叶片生长与嫩茎肥大生长之间的关系。根据气候、土壤及植株本身长状况灵活运用浇水、施肥和中耕等技术措施。
五、秋莴笋栽培技术重点
河南省栽植秋莴笋宜在8月上、中旬播种育苗,其育苗期正值高温季节,种子不易发芽,苗易徒长,同时高温、长日照易促使花芽分化,引起早期抽薹。因此秋莴笋关键栽培技术是培育壮苗和防止未熟抽薹。
1.品种选择
秋莴笋应选择对日照不敏感且耐高温的尖叶晚熟品种。
2.种子处理与催芽
秋季育苗先晒种,然后将种子用纱布包扎好,浸于清水中4~5小时,让种子吸足水分,再晾干。将晾干后的种子放在冰箱保鲜层进行冷处理,一般48小时后种子即露白,当1/3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将晾干后的种子吊于水井内进行低温催芽。
播前进行苗床消毒。一般上午播种,适当稀播,每50米2播种子50克。播后用扫帚在畦面上扫一下,使种子与泥土混合,然后用草席或遮阳网覆盖,若播种时土地过干,可在覆盖物上浇水,以尽量不使畦面板结为好。一般翌日傍晚即出苗,随即揭去覆盖物,改成小拱棚覆盖,以利于幼苗生长。晴天9∶00~16∶00盖上覆盖物,其余时间揭开,阴天不盖,中到大雨全天覆盖。待幼苗真叶长出后进行间苗,三叶一心时及时分苗。分苗前一天在苗床内浇水,次日带土起苗。
3.定植与管理
当苗龄25天左右,具4~5片真叶时,选下午或阴天定植,栽后立即浇一次透水。肥水管理同越冬莴笋返青后的管理。
六、收获
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称“平口”)时为收获适期。此时茎部已充分长大,肉质脆嫩,品质好,过晚易空心,茎皮增厚,品质下降。过早则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