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潍坊食在潍坊最是难舍那一口老潍县肉

2022/9/17 来源:不详

北京好治疗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2.html

恐怕很难统计,有多少潍坊人的一天是一个肉火烧开启的。潍坊,古称潍县,这里的人有尚文重商的传统,自古文人商人汇集,往北可到京城,往南连接江南,又是胶东半岛的门户,南来北往,繁盛一时,这才造就了老潍县菜重视海味、制作精细、用料讲究的风格。

肉火烧这种东西,在潍坊以外的地方,被称为肉饼,但其实二者不尽相同。肉火烧用的肉馅,由五花肉、木耳、鸡蛋糕组成,佐以花椒水调制,用大葱调味,有时还加入海米。这几种材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但却延续了老潍县菜的用料特点。大葱是潍县本地葱,鲜甜厚实,海米不是本地所产,而是胶东出的金钩海米,个小,形如弯钩,木耳和花椒,产自潍坊西部青州临朐一带的山区,木耳顺滑,花椒醇香,海米鲜亮,他们都是老潍县菜馆的常备材料,许多老潍县菜里,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

老潍县菜擅于发挥食材的本味,清淡不寡淡,精细又不张扬,是鲁菜的典型代表。在潍县菜里,鸡蛋皮和鸡蛋糕,常见于大多数经典菜品,这两样材料经由不同烹制手法,同样色泽金黄,却有不同用处,鸡蛋皮常用于凉拌菜,拌黄瓜、拌拉皮都少不了,鸡蛋糕则入热菜,如熘肝尖、爆炒腰花等菜品,木耳更是潍县菜的常客,凉拌热炒皆宜;鸡蛋糕、木耳这类东西本身并没有特别味道,但作为重要的配菜,营造了层次丰富的口感,二者同用,则黑黄相间,让菜品色泽更为鲜明醒目,比如著名的潍县大拉皮,黑黄红绿白五色兼备,赏心悦目;金钩海米个头虽小,但有嚼劲,用温水泡发几个小时后,连泡海米的水一起都成了绝佳的调味材料,潍县小炒用海米炝锅,大火快炒时加入海米水,使平常时蔬更添鲜味,是潍县菜的一大特点,如炒韭菜,黄瓜炒辣椒,都是如法炮制;花椒是潍县菜重要的味觉来源,大量的炝拌菜,如炝莴苣、炝芹菜,使用由香油和花椒小火炼制的花椒油,各种馅料和肉类的制作则用热水沏出后放凉的花椒水,无论花椒油还是花椒水,都能够消解肉类的腥味,增加菜品的香气。

这几样食材组合为肉火烧的馅料,可以说是地道的潍县美食,但对于一只肉火烧来说,这却是仅仅是开始。为了让肉火烧的面皮呈现出酥脆又层次分明的口感,在和面时加入特制的酥油,和完面,做好剂子,再将肉馅包入,肉火烧制作的关键一步就开始了,怎么烤制,各家火烧铺都有自己的秘诀,也因为烤制方法的不同而风格迥异,高下不一。

打火烧的炉子都是特制的,这种炉子下边烧煤,民国时期,潍县城南的坊子煤矿出产优质的无烟煤,这或多或少为肉火烧的诞生提供了洁净高效的能源基础。炉面是平的,一般为铁板,肉火烧的定型一般在铁板上,中间部分的炉膛就像一个鼓起来的大肚子,直接与煤火联通,形成一个高温密闭的空间,用来烤制已经定型的火烧。这种烧煤的炉子能够提供打火烧所需要的高温,又具备两个温度有差异的操作面,所以能打出酥嫩兼备的火烧皮儿。

炉子的设计其实是由打火烧的两个重要步骤决定的,一般的馅饼一般要么烤,要么烙,而潍县肉火烧则是先烙后烤,烙,是将团状的面剂子在火烧炉子最上层的铁板平面上定型为饼状,使火烧的两面平整,此时只有表皮微微发黄,内里还未发生什么改变,真正让肉火烧脱胎换骨的是第二步,将火烧放入火烧炉子中烤,我自忖肉火烧名字的来源恐怕就在这一步,无烟煤的火焰之上三十公分左右的地方,是火烧烤制的操作平台,这个平台的温度高达几百度,在这样的高温下,由酥油和成的面皮开始产生迷人的变化,上下两张面皮慢慢地鼓起来,在火烧的内部为肉馅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面皮的水分、五花肉的脂肪、馅料的水分和花椒水成为一体,化身高温的水蒸气,从而将肉馅蒸熟。先烙,后烤,外烤,内蒸,这样做熟的肉火烧,其实已经不是饼状的,它肚子微微鼓起,面皮的酥油在火烤之下发挥了神奇的作用,使得外表酥脆,内里却鲜嫩多汁。

吃肉火烧,有点像吃南方的灌汤包,前提是必须要烫口,刚打出来马上吃口感最好,正如外地人不知如何对灌汤包下嘴,不是潍坊人也不晓得如何对付一只刚出炉的肉火烧。先在火烧边上寻找一处面皮最薄的地方,这里往往已经被馅料出来的油浸透了,轻轻咬上一个小口,再吹几口气,这样就可以慢慢享用这种其貌不扬的潍县吃食了。碰见不会吃的,咬错了地方,油从薄皮的破口出滴出来,能洒一裤子。

肉火烧的整个制作过程,其实充分体现了潍县菜精细而不张扬的特点:制作者往往把功夫用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耗时耗力的平常物。吃它的人,如果不琢磨,会只是觉得好吃,有心人则会为它的精工细作惊叹。这就像潍县菜里的甜酱、花椒水、海米水、葱姜水的运用,你吃着味道不错,就是不见它们的真身。这是烹饪智慧,也是人生哲学。

肉火烧最初是怎样产生的,恐怕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节点,一般认为它的出现不会早于民国,这与德国人在坊子发现煤矿大量采煤的时间一致。在那个时候,白面和猪肉都是奢侈品,一般老百姓是不会把两种稀罕物同时吃掉的,所以当时只有丁家郭家等大户人家才能够吃的起,改革开放以后,尤其九十年代后,白面和猪肉由奢侈变为家常,潍坊大街小巷的肉火烧铺子这才纷纷出现,早上吃俩火烧,也慢慢变成潍坊人的日常习惯。

肉火烧对于潍坊人来说,是不可缺的乡愁,除了潍坊,你在别处是吃不到的,即便在潍坊,由于家中不会有专门的火烧炉子,这东西虽平常却并不家常,外带的火烧降温后又会变塌塌,口感味道都不复存在,所以要想吃上这一口,必须抬脚出门,屈驾到烟火缭绕的火烧铺,坐在小马扎上,要一碗豆腐脑或者咸粘粥,在烟火气十足的市井之中才能尝到这无处不在的美食。从这一点上说,一只肉火烧,够平等,够公道:人人都能吃得起,但任你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得出门,把脚踏进这烟火红尘里,把心埋到熙熙攘攘中,才吃得上,吃得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