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性的食物有哪些
2023/3/31 来源:不详有着过敏体质的我,对于食物就比较挑剔。以前因为不注意,吃过不少亏。比如吃寒凉的食物会腹泻,被太阳晒后,裸露的皮肤会出现红疹,湿气重、蚊虫叮咬、就连泡个温泉都会引发过敏性疾病。在过敏期间需要服用药物,尤其是吃中药的时候,医生都会叮嘱一些食物禁忌。听得最多的就是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忌口了!
这时就要规避很多食物,比如说牛羊肉,辛辣,腥气重的食物等等。
发性食物有哪些?
在我以往的认知中会觉得热性食物才是发物。其实不然,很多寒性食物也是发物。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自然要对食物有所了解。下面便是我对食物的一些了解。
热性食物。
像牛肉、羊肉、鸡肉、猪头肉、猪蹄、鹅肉等食物。寒性食物。
虾、蟹、无鳞鱼等海鲜食物。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葱、姜、韭、蒜、辣椒、胡椒等,性味辛辣,都是刺激性食物。浓茶、咖啡、酒类也是刺激性食物。其它食物。
发性的食物是中医的说法,中医经过几千年临床总结的经验,的确是这样的。有的食物能引发或者诱发某些疾病。我一个同事有次吃了二条小黄鱼,结果双眼肿起变成一条缝了,去医院花了五百多元才治好,吃二条小黄鱼代价太大了,他海鲜过敏。发性食物是根据个人体质的。一般发物食物有:
1.肉类:公鸡,鲤鱼,牛羊肉,狗肉,老母猪肉。
2.海鲜类:各种海鱼。虾,蟹,贝壳类,海澡类如海带,紫菜等。
3.辛辣类:大葱,生姜。大蒜,韭菜,花椒,胡椒,香料等。
4.热带水果类:龙眼,荔枝,榴莲,芒果等热性大的。有湿疹的人,吃海鲜,牛肉,辛辣的食物那皮肤痒得你受不了。
我和儿子都是过敏性体质,小时候印象特别深,只要吃了新鲜韭菜、河虾、鲤鱼等食物,不一会浑身上下都会起一些巴掌大的疙瘩,那个难受劲儿就别提了,奶奶告诉我妈,以后别给孩子吃这些发物了,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知道有些发性的食物是我不能吃的,吃了就要倒霉。特别是给孕妇用来催奶煲的鱼汤肉汤,心里再怎么想吃都会忍着
解发物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另一个物质,名叫“异体蛋白”,“异体蛋白”就是异种物质的蛋白质,从生物学意义来讲,就是本体之外的蛋白质成分,很多发性食物中就含有这种“异体蛋白”,这种“异体蛋白”可以通过气味,皮肤接触,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部分体质的人发生反应,可诱发、引发、触发某些疾病,最后在肠胃等消化系统中,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其它成份,形成过敏源,但对人而言又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和良好抗原。
发性的食物有哪些?
发性的食物品类繁多,我现在以大家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食物,作一个简单分类。
1、含发性的主食
糯米、馒头、包子、花卷、面疙瘩、面条等等,由于面食吃了后容易上火,民间老一辈人认为主食中面粉带有轻度的发性,只不过在长期的食用中身体机能已经习惯,不会产生过敏,至于是不是发物,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2、含发性的蔬菜类发物种类
鲜香椿头、鲜竹笋、芥菜、黄花菜、南瓜、菠菜、茄子、蚕豆、茭白、韭菜、竹笋、慈姑、蘑菇、莴苣、芋头、香菜、鲜花生、豆腐制品等等
3、含发性的肉类和禽蛋
牛肉,羊肉、狗肉、驴肉、公鸡、鹅蛋、鸡蛋。尤其是猪头肉、猪蹄、鹅肉更为突出,母鸡肉是不是发物在学术上尚有争议。
4、含发性的鱼肉
海产品中,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等,淡水鱼中,鲫鱼,鲤鱼,鲢鱼等等。从广义上来讲,绝大部分鱼肉都含有发性,只是含发性的程度不同或因人而异有所差异。
5、含发性的瓜果
荔枝、柑桔、杨梅、大枣、山楂、石榴、芒果、桃子、樱桃、榴莲、木瓜、其中以荔枝、柑桔最为显著,广东人有一句俗语“一个荔枝三把火”。
含发性的食物也是美食,不必谈虎(发物)变色
生活中的很多美食都含有发性,并不是所有的“发物”都会带给人们食用后产生不良反应,“发物”只是有条件的在极少部分人群中造成不适感,对于过敏性体质和与自身某些疾病相冲的的食物会有一定影响,我们只须充分了解自身的体质状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就可以避免,尤其是外科手术后或皮肤创伤愈合阶段要引起注意。正常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吃就怎么吃,不必为那些冠以“发物”标签的食物所顾及,事实上我们秋天进补的很多美食,冬天的火锅中都含有大量的含发性的食物,如“羊肉火锅”,“牛肉火锅”,平常吃的“重庆烧鸡公”,鸡蛋炒韭菜,鱼头煮豆腐等等美食都是发物,如果谈到含发性的食物都要忌口的话,生活就就平淡无味了,所以,不必谈虎(发物)变色,含发性的食物也是美食。根据自身的情况酌情而定就可以了。
总结与建议:
发性的食物有哪些?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不是一概而论的,每一种发物都是因人而异,有些人吃了一点点发性食物就有过敏现象产生,而有些人吃了很多却一点点感觉都没有,说明发物与个体体质有关,生活中肥肉、酒精、冰水、菊花茶、香烟、白酒、葱、姜、蒜,辣椒、花椒等等,在某些人看来都是发物,但并不会影响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民间孕妇生产后催奶的食物偏方也大多数是含发性食物搭配的。所以,如果一概把发物当成违禁食物那就大错而特错。对自己的体质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按气候条件和食用数量适当注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