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当粯子粥遇上小菜,经典搭配,专属泰
2023/2/1 来源:不详粯子粥是泰兴人早晚最好的惦念,更是解暑解渴的一大法宝。单独一碗粯子粥摆在面前,温度恰到好处,轻松干掉一大碗。小时候,记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从田间劳作回来,在大铁锅里盛起一碗粯子粥,一口喝下,感觉所有的疲劳都能一扫而光。倘若此时再来一份自家制的胡萝卜酱菜,这组合,简直可以媲美山珍海味。
“粯子粥搭小菜”是泰兴人普遍的饮食习惯,小菜可谓是粯子粥的完美搭档。泰兴人所说的小菜,有些地方称酱菜或小咸菜。从字面上看,既然冠以“小”,即足以说明其地位和作用不及大菜或主菜,但它在我们传统餐饮习惯中是不可或缺的,真可谓一日也离不开。
农家小菜的品种很多,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
腌制类。主要有咸菜、咸萝卜(含麻萝卜、胡萝卜)和洋生姜。
入冬前,将大梗青菜、麻芥菜、麻萝卜、洋生姜洗净晾干后置于缸坛中,分层撒盐压实,大约半个月左右,卤汁自动溢出即可食用了。腌制时盐要足,压得要实。用于腌制的缸坛必须是釉质的,否则容易漏卤。
凡是腌过菜的缸坛不能盛装粮食和米屑,更不能贮藏种子。麻芥菜又称芥菜,实际上就是雪里蕻,旧时鲜见,近三十年来种得较多,已完全替代了原来的大梗青菜。雪里蕻原是江南地区的当家小菜,其腌制方法甚为考究。
先切碎晾干,拌盐后置入坛中捣实,坛口塞一个草把,再将坛身倒置,待卤汁爽尽即自行发霉,淘净后或蒸或炒,透鲜透鲜的,特别可口,称霉干菜。我们泰兴人现在腌雪里蕻,仍使用腌大梗青菜的老办法,所以与江南的霉干菜相比,口感要差一些。养鸭的人家间或还腌几个咸鸭蛋,这要算奢侈品了,平时总舍不得吃,专门留作招待客人或送礼。
发酵类。以酱豆子为主,豆腐乳为辅。
酱豆子又称酱黄子,之所以有这个称呼,大概因为它是黄色的吧。在泰兴方言中,当“黄”被用于形容颜色时,“黄”“王”不分,所以又称酱王子。立秋时分,将刚收获的早豆煮熟,爽水后拌以面粉或粯子,以纱布包裹密封闷捂一个星期,利用高温酷暑致其发酵产生霉菌,霉菌愈多愈为成功,口感亦愈鲜。
食用前数日加盐置于冷开水中稀释,可生食亦可煮熬。入冬后,农家常将胡萝卜放入酱豆子坛中,以这种方法腌制出的胡萝卜俗称咸萝卜或萝卜干子,味道更加鲜美。酱豆子又是很好的佐料,用以煮肉煮鱼烧豆腐或者下面,别有一番风味。
油炒类。炒蚕豆,炒豌豆,炒黄豆,炒玉米,炒花生米。
油炒类小菜几乎为所有好牙齿的人所青睐,滚烫滚烫的,吱吱作响,送到嘴里既烫又香。小孩子们特别喜爱,饭后仍感到不过瘾,还要悄悄地再抓上一把放到口袋里,“咯叭咯叭”地继续享用。
凉拌类。莴苣、生菜、黄瓜、茄子和胡萝卜缨子,应有尽有。
胡萝卜出芽后二十天左右要间苗,将间出的胡萝卜缨子用开水焯过后挤干拌以酱豆子汤,人见人爱,吃过后总回味无穷。这道小菜,民间又称黄腻菜。
捺茄子,是将刚从地里摘回来的生茄子洗干净,切成丝,撒上少许盐,用手抓捏,待茄子变色后,再用酱豆子汤调拌,是夏天常吃的小菜。
在农家的上述小菜中,常年以咸菜、胡萝卜干和酱豆子为主。不管在旧社会的农耕时代还是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期,粮食均很短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农家很少炒豆子、炒玉米作小菜,即使酱豆子数量亦不大。至于街上酱园店里出售的酱菜,虽美味可口,但普通农民捉襟见肘哪能买得起,只能是可想可望而不可及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如果挑河的民工和寄宿在校的中学生能带上一罐子小菜,常令同伴们刮目相看,投以羡慕的眼神。这时,小菜的主人总慨慷开罐,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此种友情的价值岂止是一两筷子小菜,简直可以算得上“伟大”了。
小菜本来是用作吊胃口喝粥的,谁知久而久之却成了传统美食的组成部分。随着时光的流逝,农村酱豆子类的小菜渐已失传,因为年轻的主妇们已不会制作了。那些远在外地的游子们回乡,总希望还能品尝到小时候母亲制作过的农家小菜。如果餐桌上的小碟里出现酱豆子、胡萝卜干或萝卜缨子,马上就惊喜起来,浓郁的乡情立即将他们带入遥远的童年时代,而那份不尽的乡恋则深深地铭刻在心底,伴随着自己的终生永远挥之不去。王永生
每个泰兴人的记忆中,总有些味道,在时间的沉淀下愈发香醇。这味道可以是街坊小吃,亦可是登入大雅之堂的佳肴。每个味道的背后或是乡愁,或是儿时记忆,都是一段历久弥新的故事。欢迎你来这儿讲述难忘的美食故事,分享独特的美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