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荣昌盛的大唐时代,农民会是个什么样子
2024/11/1 来源:不详中科爱心救助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516/6259310.html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也是传统农业社会中农业生产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时期。从唐代经济看来,唐代繁盛的经济总体属于农民个体的生产之中,广大农民通过经营家庭经济,努力实现自给以维持自身生存,并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劳役。因此,可以说,农民家庭经济是整个唐代国家经济的基础。唐代前期实行均田制,中唐以后均田制破坏,自耕农就先后纷纷破产了。隋唐五代时的农民阶级有自耕农、封户和兵士,有依附于官府和私家的客户、庄客、屯兵、佃民、杂户、官户、佣工等。
除自耕农外,其余的依附性都很强,且杂户、官户等在法律上不是“良人”,和奴婢同被视为“贱民”。自耕农是农民阶级的上层,这个等级经常处于分化状态中,少数人上升为庶族地主、武将、官吏,而大部分的人勉强维持以至没落下去,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没落的人越来越多。私家的客户、庄客、佃户和官府的屯兵、佃民、营田户等,荫附关系颇强,是农民阶层中数量最多者,他们和自耕农组成农业的生产大军。唐代不仅灌溉系统发达,而且在灌溉技术上也出现了飞跃性的提高。在唐代以前,人们对水源如天然坑塘、湖泊的利用,主要是通过桔棒、曲柄辘轴、柳罐等工具,这些灌溉工具效率不高。
唐代出现的新的灌溉工具,首先是前期的开发出运用齿轮传动系统的斗式水车,使用人力或者畜力旋转拽动,可以连续提水灌溉,人称为“井车”,其次是唐代广泛使用龙骨水车,这种工具是在东汉翻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发达的水利系统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为唐代农民耕作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唐代耕作更为科学,耕具有犁、耙等,形成了一整套耕翻、除草、轧碎等工序,水田整地的全部工序均可用畜力完成。整治好土地,能为播种打好基础,并且根据水田、旱地及其土质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生产工具进行整地,做到耕地平整、土粒紧密,土块细碎既能保墒又有利于禾苗的生长。
唐代稻麦轮作、麦豆轮作等,是普遍的耕作制度,大都是一年两作制或两年三作制。此外,还有新品种的引进和种植。据统计,秦汉时代见于记载的蔬菜品种有20多个,魏晋南北朝增至30余个,而唐代则达到40多个。其中像菠菜、莴苣、大白菜等系从国外引入。唐朝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并非是单纯的粮食生产,而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家庭经营模式,这一模式是在两税法改革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唐代农民的主食主要是饼、饭、粥、糕等数种。从史料中看,是饼最多,饭粥次之,糕最少。饼主要有胡饼、胡麻饼、蒸饼、汤饼、煎饼、馄饨等,饭主要有米饭、稻米饭、麦饭、荞麦饭、大麦饭等,其中南北饭食结构相差较大,北方以饼、粥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收成不好或农闲的时候,糠菜、榆树叶都可能端上桌。
唐代农民的住房情况,也有明文规定,一家有三口以下给园宅一亩,每增加三口人就增加一亩,这样规定下,一般五、六口人之家的农户,将有宅园地二亩左右。建房的规格,唐代也有规定,庶人所造堂屋,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至于农民实际居住房宅的情况,当根据家庭的经济能力而定。农户的住房一般有3-6间房屋,实际一些拥有土地多的农户有可能多达8到10间或10间以上的房屋。房内的家具包括简单的椅子、桌子、床柜子和长凳,家具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农民拥有土地的规模。房屋的类别是北方多瓦屋,南方多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