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题材传达出的价值观,对女性有何新认识
2022/12/11 来源:不详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广泛取材自《格林童话》《鹅妈妈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世界各地传统童话、民间故事,根据时代特点对原著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为经典题材注入迪士尼的灵魂,借传统故事传递了新时代的价值观念。
诸如美女与野兽、海的女儿、莴苣姑娘、白雪皇后等童话故事,其中女性角色的“出走”往往并非自我意识的体现或是会招致悲惨的命运。
“出走者”更类似于一个模糊的影子,她们是故事中占据着最主要地位的“失语者”:维护父亲而选择代替他被野兽囚禁的女孩美丽善良,然而作者与读者都未曾歌颂她的勇敢,她的“出走”是孝心的体现,也是对于“自我”的牺牲和放弃。
为了追逐爱情而离开大海的人鱼公主,在选择“出走”的那一刻便永远地失去了自我表达的能力,忍受行走于刀尖的疼痛也未能为她带来爱情,化作泡沫的结局昭示着“出走者”注定无处可去的命运。
被困高塔的公主有着世上最可靠的绳索却从未想过利用它离开高塔,本应该作为她独自出走工具的长发被她拿来铺成迎接勇者的红毯,就好像羽翼丰满的小鸟却忘记了如何飞翔。
这些童话故事中的“出走者”形象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下的社会期待,于是在迪士尼的手中,经典题材得到了重生。
贝尔摇身一变成为了拯救野兽的英雄,让他学会了“什么是爱”带着他一起走出了女巫的诅咒;爱丽儿即便失去了声音也不曾放弃过自我表白的决心,最终她的勇敢为她赢得了爱情。
乐佩出于好奇心跟着尤金溜出了高塔,并且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艾莎与安娜则通过出走解开了心结。在这些脱胎于经典题材的新故事中,迪士尼时时刻刻不忘强调“出走者”本身的主观意志。
实际上在对于经典题材的转译改编中,迪士尼以其敏锐的眼光,从不同时代受众对于影视作品的价值观期待出发,结合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典型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为古老童话中宣扬的“真善美”基础价值观调制了新配方,在这些传统的民间故事身上打上了迪士尼的精神烙印。
01多元化的女性角色设计
“人物是叙事当中的主要意义载体”,遵循着“男性凝视”法则的商业电影塑造的女性角色常常有两个极端:一是高高在上,作为理想化身的具有神性的女性形象;二便是被极度物化的、仅作为欲望投射的女性形象。
这种两极化的女性人物设计正说明了艺术创作领域女性视角和女性声音的缺乏,无论是高不可攀的女神形象还是粗鄙罪恶的女妖形象都折射出男性凝视下女性主体地位缺失的尴尬境地。
在女神与女妖的两极之间,最贴近现实的、闪动着人性的女性形象却被隐身了,而对于涉及到性别议题的影视作品来说,这片空白显然是亟待填补的。
在传统的美国商业电影中,女性角色作为“红花配绿叶”的存在往往只为了凸显男主角的价值,她们美丽妖娆、聪慧过人却难逃情网,对于女性角色类型化的处理方式由来已久,文化产品忠实地反映着社会观念,女性身上“第二性”的标签如影随形。
作为以女性角色为主要叙事者的电影,迪士尼公主题材的动画电影着力塑造了性格各异的十余位公主形象,她们游走在“完美无缺”与“一无是处”的两极之间,她们身上有着突出的优点,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弱点,而正是因此她们才摆脱了以往主流商业电影中扁平化的女性形象从而成为一个立体可感的“她”,她们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所有普通女孩,展现出了影视作品中女性的独特魅力。
实际上,该系列电影的发展历程正是迪士尼破除社会对女性刻板印象的过程,最初的迪士尼公主,以白雪、仙蒂瑞拉为代表,她们美丽动人、善良端庄又温顺乖巧,符合一切男性心中“梦中情人”的标准。
然而这样的角色无疑是没有生命力的,她们过于标准化,就仿佛流水线上的精美礼品一般,她们的形象迎合的是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的规训,是枷锁下的女性形象。
在此后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出格的公主诞生了,她们是真正的“出走者”,走出落后的社会期待、走出不平等的角色定位和程式,所以有了走出家门、走上战场的花木兰,有了出走高塔的乐佩,于是有了不“漂亮”的公主莫阿娜,有了不乖巧的公主梅丽达。
相较于《007》《速度与激情》等商业电影中千篇一律的性感女郎,迪士尼公主们自然是各有特色且充满记忆点的,更可贵的是,她们很自然地保留下了性别特质,她们会面临只有女性才会面对的困惑。
迪士尼也不避讳赋予她们那些“女性气质”,公主题材的动画电影并非简单粗暴地用“去性别化”来显示与传统男性为主要角色的影视作品“泾渭分明”,而是切实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立体的女性角色。从而还原了现实社会中真实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