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产量低,做好病虫害防治,合理进行水肥
2023/11/27 来源:不详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莴笋地上茎脆嫩,味道鲜美,是消费者喜爱的蔬菜。设施实施四季栽培,年度供应产品。但随着莴笋的连作,土传病害日益增多。科学栽培莴笋可以解决连作系统中的病害问题。
因此,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种植者的收入,现将有关栽培技术进行阐述说明。
一、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食用的莴笋品种,目前在种植的莴笋主要有青皮青肉夏三美、益香红翠等品种。夏三美是耐热圆叶莴笋,茎嫩绿色,肉绿色,肉脆嫩嫩。怡香红翠是耐热圆叶,皮红肉绿,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种子处理
莴笋种子温湿度适宜,易于发芽。将种子在水中浸泡3~4小时,排出多余的水分,用纱布包裹,放入冰箱保鲜层3~4天。
白天放入冰箱保鲜层,晚上取出,放入室内变温,加速发芽,保持纱布湿润。或悬挂在井中进行低温发芽处理,离水面30~40厘米,每2天清洗种子一次,当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三、播种方式和管理
苗床应深翻30cm以上,提前3~5d暴露于阳光下。播种前,以稀释的沼气水为基肥,浇灌床面播种,然后用经过筛选的火土和生土(1:1)覆盖种子。
覆土厚度为0.2cm,覆盖遮阴网或稻草,出苗后将遮荫或稻草从种子上去除。苗期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土壤干燥和水分的程度浇水。
当真叶出现2~3片时,田间密度过大时,应间作育苗,育苗距离控制在3cm左右,以培育壮苗和均匀苗。真叶长出后要适当控制水分,每3~5天浇一薄层肥水。5~6片真叶幼苗20~25天即可移栽。
四、定植
1、选地施肥
在海拔~m的地区,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整地前施用kg/亩有机肥和50kg/亩n、p、k复合肥,施用边幅1.2m。
2、定植
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定植。播种前先将苗床浸透一天,这样便于运土。选择健康无病的莴笋幼苗,根据植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每行种植4行,种植后浇水。
五、水肥管理
定植后立即进行水肥管理,如果天气好,2~3天浇水一次,直至幼苗成活。莴笋生长速度快,施肥量大。在苗期莲座期前,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可进行1~2次追肥。
在莲座期,适当施用肥料促进茎的生长,每亩追施20~25公斤复合肥。从莲座期结束到新梢膨大期,叶面喷施硼砂~次或~次,每10天、2~3次、收获前10天停止施肥、停止供水,促进茎的成熟。
六、温度
莴笋是一种半耐寒的蔬菜,喜寒冷气候,避免高温,略耐霜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5~20°c,发芽约需5d。种子可以发芽的温度下限是4℃,温度上限为30℃,当温度在30℃以上时,种子开始进入休眠
对幼苗来说,温度的上下限范围扩大,幼苗可以忍受-4℃的低温,但叶片有冻伤,幼苗的茎在高温和高温下会被灼伤。
茎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1~18℃,叶片粗大,茎粗壮,温度大于20~25℃时茎膨大,茎细长,易引起早抽苔,导致品质下降
七、病虫害防治
在莴笋生长中,由于管理不当或预防措施不恰当,常会引起病虫害,导致产量降低。因此,需要采取而忽视的手段进行防治。莴笋病害主要有软腐病、霜霉病、褐斑病、菌核病、黑斑病、病毒病,虫害主要有潜叶蝇、蚜虫等。
1、软腐病
选择抗病品种,深沟高畦,实行轮作,病穴用生石灰消毒;种子消毒处理,用55℃的温水浸泡25分钟,或用1%的高锰酸钾浸泡15分钟后,为了防止灰尘及病菌的残留,用清水冲洗干净,
2、霜霉病
定植成活后15d左右即发病初期用7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防治,或用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时性粉剂、每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3、褐斑病
用50%异菌脲可湿时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10%世高喷洒,隔7~10d1次,连续防治2~3次。
4、病毒病
病毒病主要是花叶病毒病,严重的矮化并萎缩。莴笋定植成活后,在病毒病发病初期,采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倍液或1.5%植病灵倍液防治,10d左右1次,交替使用防治1~2次。也可叶面喷施食用醋倍液2~3次,10d左右1次。
5、蚜虫
发病初期,用1.8%齐螨素粉剂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倍液各喷雾1次。特别是苗期开始用0.3%绿晶(印楝素)乳油~g/m2喷防,可起到良好的防治和趋避效果。采用黄板诱蚜和银灰色条膜避蚜。
莴笋是消费者喜爱的蔬菜佳品,莴笋种植产量高,效益好,近年来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从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栽培方式、栽培模式和田间管理等方面。
为保证其产量与质量,对莴笋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通过研究为莴笋种植起到指导作用,以期为类似地区的栽培管理提供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