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空着手来,塞满后备箱走,真的合适
2024/8/14 来源:不详过完年,老家打算修房子,就请了假在家帮忙。亲戚多,天天聚,慢慢对以前的生活有了新的了解,挺有意思的,闲下来在这说说,看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感觉?
好多人怕不还以为农村还是这个样子?图/杨经纬
我奶奶和外婆一辈经常回忆,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用柴火灶炒的剩饭了,这个与我回忆大相径庭,我只记得刚煮出来的米饭放上猪油酱油,趁热拌了特别好吃。
但她们言之凿凿,让我多次想过这个问题,终于发现了这里面巨大的记忆差别的原因在哪儿了。
还有许多类似怪异的现象,相信大家感觉都一样。比如我们家有个不蛮好的习惯,炒菜份量特别大,特别是素菜,一炒就是一大盆,然后给晚辈们碗里夹上一大把硬塞过来。我劝过多次,不用炒这么多,吃不完浪费,但我们家这个习惯总是改不过来,菜放几顿,经常只能倒掉。
这些现象许多农村大家庭都会有。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多半来自于物质匮乏时期的心理伤害,那年月农村妇女地位不高,好饭好菜都得让家里的劳动力们先吃饱,才能出去卖力气挣钱。饭菜分量大,剩菜多,其实都是为了留给不用下地干活的成员,她们天天在吃剩饭剩菜而已。不信你看她们就从来不会给我叔伯一辈的劳动力们夹上半碗蔬菜的,甚至他们面前反而都是些硬菜。因为劳动力需要的更多的是脂肪。
现在生活变好了,这个习惯被惯以节俭、贤惠、持家的美德之名继承下来了。并不是什么好现象,我们还是多给长辈们夹点好菜吧。
还有,老一辈经常会教育我们的那一套,农村的菜才天然、城市的菜怎么不行......经常会回忆小时候的味道,多么好,多么吃不到了,也有好多人附和,然后这种田园牧歌式情节,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完会不适用。
其实真正有保障的好产品一定会来自工艺成熟的工厂。去过农村的人就会发现,现在村里很少有以前酒疯子了,就是神志不清,全身颤抖,眼睛半瞎的那种,其实原因就是以前的那些小作坊酿酒根本控制不了度数,什么甲醇会超标之类老板们更是没听说过,不酒精中毒才怪。
以前我们村里种的莴苣有点苦味,但吃久了大家觉得这才是好吃,才是天然,后来搞蔬菜基地,农科院的专家一语道破:莴笋苦,就是因为本身的品种较差,莴笋素高,他们在全国范围寻找优质品种,早优化出了几代了。科学会改变许多的,现在我们这边村里全种的是新品种,产量大,抗虫性好、不用打农药、销得也快,鬼才愿意这以前那种又硬又粗长得慢还难吃的品种。
这才是村里的菜地啊,一大片密密麻麻,靠的是机器喷灌。图/风中行云
说这么些,最大的感受就是:农业是门科学,不是种情怀。那些一说城里就说菜难吃的,有没有想过城里根本不种菜?而且城里食品质量早就今非昔比了,以现在的物流水平,每天的食物会越来越产自更加遥远的地方。
现在在村里带上来都是些菜苔,我经常出门买材料时,都会带些城里新鲜小菜回,城市物流发达,各省的菜都有,广菜心、芽白秧、木耳菜之类炒上一把,味道比村里带来的菜也受欢迎得多。
我看论坛上经常有那种从农村扛回多少土特产的帖子,为了夸耀老家,什么空着手来,塞满后备箱走,这是回家团圆?这是鬼子进村来祸害乡亲们呀!
各位,现在农村也发展起来了,生活品质要求也在提高,但城市里现在物流还是要比村里发达些,城市能买的东西反而便宜,品种也多,多带点全国各地的好东西回家吧,回家时别只陪同爱人,领着孩子,比起带上笑容,带上祝愿来,多带些好东西,老家人会更欢迎你、感谢你的。
带点礼物,换些眼光,常回家看看吧。